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> 工作动态 ->
【红领巾讲故事】一袋面粉的故事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 2025-08-06 10:29:43 12

为弘扬长征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缅怀先烈丰功伟绩,我馆特推出“红领巾讲故事”系列活动专栏并制作微视频,把听故事与讲故事相结合,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红色故事讲述中,有利于增加他们对家乡红色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了解,引导他们不断强化爱国意识,厚植爱国情怀。

本期“红领巾讲故事”系列活动视频推出《革命足迹我追寻——一袋面粉的故事》。



      一袋面粉的故事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6oulWA7hxsWPk3AwDNp9Q


1936年9月18日中午,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六师长征来到了长坝街道。这天是农历八月初三,恰巧逢集。

     中午,花桥子村一位赶集的年轻人,他慌慌张张的跑进西街头,就高喊道:“过队伍了!”顿时集上的人们都紧张了起来。

     突破敌人封锁线,翻越雪山,途经草地的红六师十八团战士们,虽然他们脸色发黄,身体瘦削,衣衫破烂,但是他们列队行走在长坝街上时,仍然整齐有序,纪律严明,对街道两边摆放的山货和食品小摊目不斜视,秋毫不犯。

     “这是谁家的队伍,咋从没听说过?”赶集的贫苦农民王玉生惊奇说。

     走在红十八团前面的一位宣传队员,一见到赶集百姓惊慌眼神,便大声说:“老乡不用怕,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,是给穷人打天下的!”

     听过这些宣传,王玉生掉头跑出了东街头,回到了何家庄自家小院里。

     雨后阳光照麦场,麦场上,农人忙。庆丰收,祭龙王......

     眼看快到中秋了,八月十五是湾儿庄、何家庄两庄人们庆祝丰收节的庙会,承办今年庙会的王玉生,他早已安排堂弟王玉金煮好了黄酒。此时,家族人正忙于蒸馍,为十天之后的庙会祭祀做准备。到时候,何家庄和湾儿庄的几十户人家都要来这个小院里吃会,每户家必须分得两个蒸馍,一壶黄酒,一罐羊汤......

     此时,红六师18团炊事班的战士经过何家庄打麦场时,发现场边王玉生和王玉金家的破旧小院里正冒着浓浓炊烟。虽然已过了晌午时分,但急行军的红军战士清水还没打过牙,团长成均命令战士暂时在麦场上原地休息,炊事班的战士很想借助这家小院的厨房做点饭。

     没想到,当红军炊事班的战士已跨进小院时,他们发现王玉金等族人正忙着蒸馍,战士见到小院的房檐台子上放着许多刚开笼的蒸馍。于是,一位红军战士走近王玉金与他商量说:“老乡,我们是红军,路过这里要去县城,能不能用我们的青稞面,换点您家的馍馍!”

     王玉金刚刚听大哥王玉生说街上过队伍了,但他们与往常过的队伍不一样,虽然身着破烂,但行走整齐,不驱赶赶集人,不抢夺百姓的东西。醒神的王玉金一见5个士兵背着枪进了自家院里,提出要换出笼的蒸馍,便说:“红军老总想吃,尽管拿就是了!”

     炊事班班长说:“我们是红军,是共产党领导的穷人队伍,有纪律,不能随便拿老乡的东西。”

     王玉金见红军战士这样说,只是点了一下头。炊事班的战士便放下肩上打着的一小袋面粉,王玉金和王玉生急忙拾了三筐馍,送给了炊事班的红军战士。王玉生还拎出了一桶黄酒,送给了红军。

     临时宿营后的红军战士,来小院归还酒桶时,他们又向王玉金打听起去县城白马关的路。王玉金告诉红军战士说,沿着长坝河直往东走,到了菜籽坝,再翻梁向北往巩家集走,沿着茶道,明天晚上就能到白马关。可是红军战士还是没明白去白马关的路向。这时,王玉生对家里人说:“你们忙着,俺给红军老总带路去!”

     红军战士见王玉生主动带领,很是高兴。于是,又掏出一张10元钱的纸币,递给了王玉生说:“辛苦您老了!”可是王玉生死活不肯收,等王玉生与四位红军战士迈出院时,尾随的一位红军便把10元纸币放到了王玉生家里的一张旧柜子上。

     王玉生领红军到了菜籽垭,告诉红军战士说,顺着菜籽垭下面的这条沟,一直往北走,再行10多里地,就到巩家集了。村里有个大地主叫李瑞云,您们可要提防。

     分开时,王玉生很想参加红军,但是他丢不下家里妻儿老小,便回到了何家庄。


主办单位: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陇ICP备2024014450号-1 甘公网安备62122402000136号
Copyright @ 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www.kxj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络服务提供商:阿里云 搜索引擎:百度
正在加载访客统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