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> 红色文化 ->
【革命人物】贺彪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 2025-06-19 16:09:34 32
贺彪(1909年8月—1999年3月31日),男,汉族,湖北江陵沙岗镇贺家湾人。1926年参加革命,任少年先锋队队长。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担任中共江陵县委地下交通员。1934年10月,任红二军团卫生部部长兼二、六军团总指挥部卫生部长,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反“围剿”斗争。1999年3月31日,因病医治无效,在北京家中逝世,享年90岁。

图片

贺彪1926年参加革命,任少年先锋队队长。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担任中共江陵县委地下交通员。同年秋至翌年初,参加鄂西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,任中共鄂西特委和工农革命武装侦察员,多次出色地完成党的机要交通和作战侦察任务。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,并被安排到部队卫生战线工作。

自1930年7月起,历任红二军团医疗队队长、看护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、红二军医务所所长、军医处处长,参加了开辟湘鄂西、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,组织指挥了根据地反“围剿”作战中战场救护和苏区军民的医疗卫生工作。1934年10月,任红二军团卫生部部长兼二、六军团总指挥部卫生部长,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反“围剿”斗争。1935年10月参加长征。1936年7月,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部长。在长征中,他亲自救治了身患重病和身负重伤的红军高级指挥员贺龙、贺炳炎、郭鹏及大量的红军官兵。挽救了一批红军高级干部的生命。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卫生系统的领导人,他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,从建设根据地和反“围剿”战争的实际出发,制定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,建立健全各级卫生组织,创办医务人员培训机构和医院、诊所,筹集药品和医疗器械,成功完成了战役战斗中的卫生保障任务,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红军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卫生队长、卫生部长。1938年起先后入延安卫生学校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。1940年起历任第120师卫生部副部长、部长兼晋绥军区卫生部长,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和巩固发展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反“蚕食”、反“扫荡”斗争。在日军疯狂军事进攻和顽固派封锁造成的极端困难时期,他领导广大医务工作者,发扬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精神,开展大生产运动,主持创办了卫生学校和多所医院、诊所、卫生实验所、制药厂,首创生产合作社,培养了一大批医疗卫生干部,生产了大批药品和器材,有力地保证了晋绥地区抗日武装斗争,支援了陕甘宁边区,保障了根据地军民的健康。

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晋绥军区卫生部长、西北野战军卫生部长、第一野战军卫生部长、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。参加了保卫延安、青化砭、蟠龙、宜川、太原等战役。提出“一切为了战争”“一切为了伤病员”的卫生工作指导方针,精心谋划、科学组织、加强管理,出色完成了战役战斗中战场救护和大批伤病员的收治任务,多次受到彭德怀、贺龙等的赞扬。

1948年,西北部分地区发生鼠疫,为迅速控制疫情,他亲自组织指挥防疫队开赴疫区,坚持预防为主,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,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。他提出的预防为主、中西结合的方针原则,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卫生部长会议上,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
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,历任西北军区卫生部长、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卫生部长,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,先后分管计划财务、医政、药政、妇幼卫生、援外等项工作。并先后率国家卫生代表团访问蒙古、保加利亚、匈牙利,前民主德国,为增进卫生工作的国际交流,发展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受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,复出后,1974年任中华医学会会长。1977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,同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。在总后党委领导下参与军队卫生战线拨乱反正工作,加强卫生系统领导班子建设,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,为军队的革命化、现代化、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。

1999年3月31日,因病医治无效,在北京家中逝世,享年90岁

贺彪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,中共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,第十二、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。1988年,中央军委授予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
来源:百度百科


主办单位: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陇ICP备2024014450号-1 甘公网安备62122402000136号
Copyright @ 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 www.kxj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络服务提供商:阿里云 搜索引擎:百度
正在加载访客统计...